月薪 3 萬也能開始投資:寫給投資新手的完整攻略指南

內容目錄

一、前言:為什麼投資新手都輸在股市?

台股屢屢創新高、投資群組又開始熱鬧:「台積電還能不能買?」「XX股位階低是不是該撿?」

這些問題其實不只是疑問,這些問題是準備在股市賠錢的前奏

多數人不是輸在選錯一檔股票,而是輸在搞錯了投資這件事的本質

如果你不想看這麼長的文章,也可點擊連結 : forms.gle/eego8aJ1SM5bKmTo8

線上的內容和本文章不會差太多,可自行決定要看文章學習或者聽講解

1. 股票其實是在跟「人性」對賭

每次股市漲才想買?跌就想逃?這就是你一直賠錢的原因

市場短期像情緒測謊器:一則新聞、朋友一句話、K 線跳動,就能牽動買賣。
常見的四個人性陷阱:

  • 錯失恐懼:看到大漲怕錯過,於是追高。
  • 損失趨避:小跌不肯認錯、越套越深,直到受不了在低點砍單。
  • 近因偏誤:最近漲就以為會一直漲,最近跌就覺得世界末日。
  • 從眾效應朋友買什麼我買什麼,把投資變成社交活動。

結果是:高點進場、低點退場,一次又一次把辛苦打工的錢丟進水裡。

自己在股市的真實寫照

就像上面的這個短片大家是不是都覺得這根本就是自己在股市的寫照 ?

自己就是那位最衰的天選之人

買了就跌,賣了就漲

但其實大家都一樣,因為這就是人性 !!!

真正能在股市中賺錢的都是能克服人性的人

2. 你是否只把股票當「數字」而不是「公司」?

K線圖

在許多人眼裡,股票只是價格上下跳動的數字;

於是乎大家每天盯盤、期待低買高賣的機會出現。

股票本質是公司所有權

你買的不是一串代號,而是一家真正存在的公司,裡面還有一堆員工在工作替公司賺錢

公司的員工

當你忘了這點,股市的價格就成了你看待股市的全部

3. 沒有計畫,註定被市場牽著走

輸家與贏家的差別,往往不是智商,而是是否有一套可執行的計畫
常見缺口包括:

  • 沒有資金規劃:沒預備金就進場,遇到意外只好在低點賣股換現金。
  • 沒有評估框架:只靠消息與感覺,不看商業模式、獲利品質、估值。
  • 沒有持有紀律:遇到回檔慌張、遇到反彈又貪心,週而復始。
  • 沒有檢核點:買入原因、賣出條件從未寫下,行動全憑情緒。

沒有計畫的人,會被別人的計畫利用;市場永遠有計畫,而你沒有。

4. 「快、酷、刺激」的代價

短線交易的故事聽起來都很酷:「我早盤沖到 5% 就走」,一天就賺4、5萬。
但你在跟誰比?高頻機器、職業交易員、全天候AI系統 ?

跟賭場一樣,剛進去都會讓你賺個幾筆,但莊家會讓你一直都贏錢嗎?
散戶最大的優勢不是速度,而是耐心與長期

把長期優勢丟掉,等於自廢武功。

5. 你真正要和市場比的,其實是時間

市場每天都在測你的情緒,但企業價值是每年都在累積
產品更成熟、品牌更強、規模更大、現金流更穩健。
短期價格像浪,長期價值像潮。衝浪的人看浪,航海的人看潮。
投資,要學會當航海的人。

你真正要和市場比的,其實是時間

你不需要成為分析師,也不需要每天盯盤;你需要的是正確概念 × 紀律執行 × 足夠時間

自我體檢:先回答這 6 題

開始前,請誠實對自己說明現況——

  1. 我是否能在朋友報明牌或新聞消息出現時仍堅持原有投資策略?
  2. 我是否有 3–6 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
  3. 我是否寫下過任何「買進原因」與「賣出條件」?
  4. 我是否知道手中公司的商業模式如何賺錢?
  5. 我是否能接受 30% 的帳面波動仍理性持有?
  6. 我投資的目標是否最少是5 年、10 年以上?

如果上面多數回答是否定,恭喜你,這篇長文正是為你而寫;
我們會一步步把「投機者的習慣」換成「投資人的習慣」。

二、從本質出發:股票的真正本質

股票的真正本質

現代人對股票的理解,仍停留在「買低賣高」的賭博心態。

大家賺錢都不容易,卻輕易把血汗錢投入股市,結果因為追高殺低而慘賠。

想要翻轉結果,必須回到起點:先要搞清楚——股票到底是什麼?
這個問題聽起來簡單,但幾乎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有人以為股票就是籌碼,有人以為股票只是 K 線上的一串數字,

但事實是:股票從來就不是用來賭輸贏的籌碼,而是一家公司的所有權。

如果不了解這點,就算市場給了你短暫的甜頭,最後也可能吐回去。

1. 股票從哪裡來?

股票是什麼?一句話:股票是一家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

股票是一家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
  • 當公司為了籌錢,來研發、擴廠、拓展市場時,會選擇「發行股票」來籌資。
  • 你買下股票,就等於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

那股東的權利是什麼?

  1. 分紅(股利):公司賺錢後,會把一部分盈餘分給股東。
  2. 價值增長(股價上漲):如果公司持續成長、賺錢能力變強,市場自然會給出更高的價格。

為何公司需要發行股票?

想像一家剛創立的公司,它想要成長:

  • 需要資金去開工廠、買設備、雇員工。
  • 需要資金去做研發、打廣告、拓展市場。

錢從哪裡來?公司有幾個選擇:

  • 向銀行借錢(負債,要還本金付利息)。
  • 向投資人募資(股權,不用還,但必須分享獲利)。

當公司選擇發行股票時,它等於是把「公司所有權」切成一小塊一小塊,賣給投資人。
買下這些股票的人,就成了公司的股東。

以前買賣股票是真的有實體股票的

換句話說:股票是一張「股東憑證」,但你買的不是紙,而是一家公司的一部分。

以下是AI重現的示意圖,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搜尋股東憑證,會有台灣早期的實體股票

台灣早期的實體股票

2. 成為股東有什麼權利?

成為股東之後,你擁有兩種主要的權利:

  1. 分紅權(股利)
    • 如果公司有賺錢,它可以把一部分盈餘分給股東。
    • 這就是股利(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
    • 例如台積電每年分給股東現金股利,這是股東實際拿到的「現金報酬」。
  2. 增值權(股價上漲)
    • 如果公司持續成長、獲利增加,市場會願意用更高的價格購買它的股票。
    • 你的持股就會隨之升值。
    • 這不是因為市場心情變好,而是因為公司真的更有價值了

所以,股票賺錢的兩個來源很清楚:

  • 公司分給你的現金(股利)
  • 公司價值成長帶來的股價上漲 (價差)

這邊也會呼應我們後續即將提到的 : 為何要長期投資?

因為一家賺錢且價值持續成長的公司,股價只會越來越高。

3. 股票 ≠ 籌碼,股票 = 公司的一部分

很多人每天看盤,只盯著紅紅綠綠的價格變動,
卻忘了那背後代表的是一家真實的企業。

  • 你買進一張台積電股票,不是為了「明天漲不漲」,
    而是你正式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企業的一小部分股東。
  • 你買進一張可口可樂股票,不是為了「短線操作」,
    而是你擁有了這個品牌的分紅權利,參與它未來 50 年的現金流。

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時不時拿著一瓶可樂在喝

可口可樂的最佳代言人

他幾乎就是可口可樂的最佳代言人,但他卻從不收代言費?

最主要的是可口可樂每年光股息就給波克夏公司約8億美金(約250億台幣)的股利現金

當你把股票看成漲跌,你就會被價格牽著鼻子走;
當你把股票看成股權,你才會開始關心公司的價值。

4. 投資人 vs 投機客:差別在「眼光」

  • 投機客:每天盯盤,想在下一個人接手前先賣掉。
  • 投資人:看的是公司未來 5 年、10 年能不能持續賺錢。

如果今天你買進的是一家優秀的企業,
那你會希望它每年都在增長,獲利持續上升,
而不是單純期待別人用更高的價錢接手。

因為真正的回報,來自於企業創造的現金流
而不是市場短期的情緒。

5. 股票的本質一句話總結

股票不是用來賭輸贏的數字遊戲,
而是讓你擁有一家公司的未來現金流與成長權益。

當我們理解了股票的本質之後,就能明白:
短期價格的漲跌,其實與公司價值無關。

所以,股票賺錢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有人比你更笨接手」,

而是因為 公司真的在成長、在賺錢
這才是投資股票應該理解的第一課。

三、為什麼短線炒股很危險?

在上一章,我們已經知道: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所有權,價值來自於企業獲利與現金流。
但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卻不是在「投資公司」,而是在「押股票的漲跌」。
結果就是:短線炒股的人,往往活在高風險、低勝率的循環裡。

1.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長期才是「秤重機」

股市短期是「投票機」

這句話來自巴菲特的導師——班傑明·葛拉漢。

  • 短期市場:像投票一樣,看人氣、看消息、看情緒。
  • 長期市場:像秤重一樣,最後會回歸到公司的真實價值。

每天股市的漲跌,可能來自:

  • 新聞標題
  • 政治事件
  • 國際情勢
  • 投資人情緒(恐慌 / 貪婪)

這代表什麼?

代表你每天看股票上上下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因為股市的價格就是會每天受人的情緒與新聞消息影響
短期炒股,其實就是在賭別人心情。

今天新聞正面,股價大漲;明天一個風聲,股價暴跌。

但公司本身的營運,根本不可能在一兩天就大變。

2. 短線交易的三大陷阱

多數人敗在「人性弱點」:貪婪、恐懼、從眾

a. 人性陷阱:貪婪與恐懼

  • 股價連漲 → 害怕錯過,忍不住追高。
  • 股價急跌 → 恐慌出清,低點賣掉。
    一次又一次,散戶都被自己的情緒打敗。

b. 資訊陷阱:新聞、謠言、K 線

  • 每天都有「利多、利空」消息,難以分辨真假。
  • K 線看似有規律,其實大多是隨機波動
  • 你以為抓到訊號,實際上只是噪音。

c. 對手陷阱:散戶永遠慢半拍

  • 你的對手是誰?是高頻AI交易程式、專業法人、機構投資人
  • 他們有更快的資訊、更強的資金、更專業的團隊。
  • 想要跟他們拼短線? 你得到消息時大戶早跑了 ! !

3. 為什麼短線看似有人賺到錢?

一定有人會說:「可是我朋友靠短線交易也賺了很多錢啊!」

這裡有兩個關鍵:

  1. 倖存者偏差:你只聽得到賺錢的故事,因為沒有人會跟你分享他賠錢的故事。
  2. 時間檢驗:短期賺錢靠運氣,長期能否穩定獲利,才是實力。

短期交易看似熱鬧,其實只是「一群人互相搬錢」的零和遊戲

有人賺錢代表著另一邊有個倒霉蛋把他的錢賠給了你而已

一群人互相搬錢的零和遊戲

如果一個方法真的能長期穩定賺錢,那它就是一門「生意」;
但短線交易,絕大多數只是「一次性的幸運」。

4. 炒股和投資的根本差異

  • 炒股:靠預測短期價格波動獲利,本質接近賭博。
  • 投資:靠企業長期獲利能力帶來的現金流,本質接近合夥經營。

炒股者每天關心的是「今天漲幾%」,
投資者關心的是「這家公司 5 年後還能賺更多錢嗎?」

長期來看,只有後者才能真正累積財富。

5. 股票不是短跑比賽,而是馬拉松

短線操作的人,每天像在賭場裡進進出出,心情隨漲跌起伏;
長期投資的人,則像馬拉松選手,穩定前進,專注終點。

投機靠刺激,投資靠耐心。
散戶最大的優勢,不是速度,而是時間

而真正的長期投資人,則是「拿著企業股權,穩穩參與它的成長」。

股票不是短跑比賽,而是馬拉松

四、長期投資的力量

在前一章我們談到,短線炒股就像進賭場:輸多贏少,靠的是情緒與運氣。
那麼,真正能讓投資人穩定累積財富的方法是什麼?
答案只有一個: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的力量,不是靠一時的判斷準確,而是靠「時間 × 複利 × 優質企業」。

1. 複利效應:財富的加速器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

什麼是複利?

https://www.instagram.com/p/CUaHnfJBqCa/?img_index=1

複利是將你投入本金所產生的利息再投入
在報酬率不變下,你的本金會持續增加,因而產生更多的利息
簡單說就是「賺到的錢再投入,讓錢生錢」。

舉例:

  • 如果你投資一檔標的,平均年化報酬為 8%
    • 10 年後,100 萬 → 約 216 萬
    • 20 年後,100 萬 → 約 466 萬
    • 30 年後,100 萬 → 約 1,006 萬

複利公式 : 本金 × ( 1 + 年報酬率 ) ^ 幾年

你可以直接使用複利計算機 比較快

注意:你只投入 100 萬,其他的 900 萬是時間和複利替你創造的。
短期看似微小,但時間一拉長,複利的威力驚人。

因此常常聽到別人說
投資要趁早
就是利用複利的威力
讓錢能慢慢地滾大

這也是為何巴菲特大多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

因為複利前期看不出效果,但後期就跟原子彈一樣

巴菲特大多的財富是在50歲以後賺到的

股市短期波動很大,但在拉長時間後,公司價值的成長與股利分紅,會累積成巨大的成果。

2. 股市的波動與趨勢

短期股市像一片波濤洶湧的大海,每天有漲有跌;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你會發現股市其實是「向上的潮流」。

2008年金融海嘯

上圖是美國的 S&P500 ETF(追蹤美股前 500 大公司)相當於台灣的0050

紅色部分是2008年金融海嘯

沒錯就是那個導致美國失業率攀升至8.1%,

全球總計失業人口上升高達2,500萬人

雷曼兄弟破產、許多企業倒閉裁員,

股市崩盤、美國股市觸底,最大跌幅56%

影響了全球的投資與消費的那個金融海嘯

台灣當時也衝擊不小

依我爸敘述,當時每天都有人跳樓自殺

但假如時光倒流,回到2008年1月

你雖備有緊急預備金

但你將你所有的剩餘資金都買在2008年的最高點,隨後就發生了金融海嘯

但如果你能將錢放到現在,我想你做夢都會笑吧?

原因很簡單:

  • 這世界的經濟本來就是不斷的往長期成長
  • 人類科技的進步將帶來生產力提升
  • 優秀企業持續創造利潤

所以,短期看是波浪起伏,長期看卻是持續上升。
如果你只盯著每天的K線圖,就會感到恐慌焦慮;
如果你能放眼看到整個趨勢潮流,就會理解長期投資的意義。

3. 長期投資的三大好處

a. 抵抗情緒波動

每天盯盤會讓你被漲跌牽著走。
但長期投資者知道:
「今天的漲跌不重要,重要的是 10 年後公司還在不在、還能不能賺錢。」

b. 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

短線交易靠速度,散戶不可能比得過機構。
但長期投資靠耐心,這正是散戶的最大優勢。

c. 自動篩選好公司

時間是最嚴格的考官。
10 年後還能持續賺錢的公司,一定是具有競爭優勢、能抵禦風浪的好企業。

4. 世界級投資人的啟示

  • 巴菲特:他說自己成功的祕訣是「找到一家很棒的公司,然後長期持有」。
  • 彼得·林奇:強調投資要「耐心等待公司價值浮現」,不要被短期價格迷惑。
  • 查理·蒙格:更直白地說:「投資的祕訣就是坐得住。」

這些大師的共同點,就是利用「時間」與「好公司」,讓複利發揮力量。

5. 長期投資的正確心態

  • 不要追求一夜致富,相反地,而要追求一生穩健。
  • 不要因為短期波動懷疑自己,而要相信長期趨勢。
  • 不要想著買低賣高,而要想著持有一家公司的未來。

投資其實很簡單:
找到好公司 → 合理價格買進 → 耐心持有 → 讓時間替你工作。

既然長期投資才是正道,那問題來了:要怎麼判斷一家公司是不是「好公司」?
這就帶我們進入下一章

五、如何判斷一家公司的真實價值?

股票的本質是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權

在前面我們已經了解:股票的本質是「公司一部分的所有權」,長期投資才是積累財富的正道。
但問題又來了——要怎麼知道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

別擔心,你不需要成為專業的股市分析師
只要掌握幾個核心原則,就能避免踩雷,並找到真正能帶來長期回報的公司。

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財報網站大家可以直接參考

https://www.cmoney.tw/finance/2330/f00041?o=4

1. 公司有沒有「穩定賺錢」?

這是最基本的檢查

一家好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賺錢 !!

一家對員工再好、福利再多、做四休三的良心企業

只要沒有訂單、無法賺錢,明天隨時都有關門大吉的可能

如果一家公司年年虧損,投資風險就很高。

因次看一家公司有三大最重要的指標:

EPS 是一個衡量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財務指標。

它表示公司扣除所有營運成本後的淨利去平均分配到每一股普通股的金額,

數字越高通常代表公司為股東賺錢的能力越強,

也顯示出公司良好的經營績效和投資潛力,公式如下 :

EPS 每股盈餘 = 稅後淨利 / 流通在外的股數

一家好的公司每年的EPS 應該為正數,且最好能逐年成長。

EPS(每股稅後盈餘)

ROE(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是一個用來衡量公司運用股東資本創造獲利效率的重要財務指標。

簡單來說,它告訴你:公司用股東投入的錢,賺了多少回報

股東權益報酬率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 100%

巴菲特曾說 : 如果只能選一個指標來評估企業,我會選 ROE

然而如果ROE過高也要注意,要看是否是因為過多的負債導致

ROE(稅後股東權益報酬率)

自由現金流量是指公司在支付完維持營運所需的資本支出後,真正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

這筆錢可以用來還債、發股利、回購股票或投資新業務,是衡量企業財務健康與價值的重要指標。

自由現金流量 = 營業活動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 為什麼投資人要重視 FCF?

  • 現金才是王道:帳面獲利不一定代表公司真的有錢,FCF 才能反映實際可用資金。
  • 穩定 FCF 的公司通常更抗風險,也更有能力回饋股東。
  • 但負的 FCF 也不一定壞事:有時是公司積極投資擴張產能的原因,因次遇到負的 FCF要去了解公司那一年做了什麼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簡稱 FCF)

📌 簡單原則:先找能穩定賺錢的公司,避開長年虧損的。

2. 公司有沒有「護城河」?

護城河是巴菲特最愛的比喻,意思是一家公司能不能抵擋競爭,維持優勢。

常見的護城河包括:

  • 品牌優勢:麥當勞、蘋果,光名字就是價值,一提到手機就想到蘋果,一提到速食餐廳就想到麥當勞
  • 技術專利:台積電的奈米製程技術,競爭者很難短期超越。
  • 規模經濟:大型超市(如沃爾瑪、家樂福、Costco ),因為規模大,進貨成本比小對手低。
  • 網路效應:越多人使用,價值越大(例如 Facebook、LINE、YouTube)。

對美股有興趣的可以看我另一篇文章 : 美股入門 – 投資美股前你一定要先知道的十件事

有護城河的公司,才不會在競爭中被輕易淘汰。

📌 簡單原則:問自己:如果這家公司消失了,社會會不會感覺很不方便?

公司「護城河」

3. 別只看價格,要看價值 ! !

這是最容易被投資者誤解的部分。
便宜 ≠ 好,貴 ≠ 壞,真正的問題是「股價合理不合理」。

台積電以前600時,大家都覺得到頂了

當台積電到1000時,大家又覺得台積電太貴了,要買其他股價比較低的股票

然而事實是會賺錢的股票,股價只會越來越高

重點應該是要去計算目前的股價是否合理,是否已經超出公司本身的價值?

  • 一家爛公司股價跌到 10 元,你買了,它還是可能繼續往下掉。
  • 一家好公司股價 500 元,如果它能持續賺錢並成長,長期來看反而划算。

最簡單的估價方法,我們可以用 本益比(PE ratio) 來衡量:

本益比 = 股價 ÷ 每股盈餘(EPS)

  • 一般來說,本益比過高代表市場太樂觀,過低可能是市場忽略。
  • 但要結合產業特性來看,科技股通常本益比高,傳產則偏低。

而本益比要多少才算高?

雖然本益比根據產業特性、公司成長率、景氣週期與利率環境會有差別

但簡易可由以下表格進行判斷

本益比倍數區間代表股價
< 10 倍便宜、可能被低估
10–20 倍合理區間(多數穩定型企業落在這)
20–30 倍偏高,但若是高成長產業仍可接受(如AI科技產業)
> 30 倍高估區

這邊的評估的首要條件是這家公司已經符合前三大評估指標,是家值得投資的好公司

如果不是,公司股價再便宜也不要買

📌 簡單原則:不要只看股價,要看背後的價值。

補充說明 : 本益比可與自身歷史平均比較

前面有說到本益比根據產業特性、公司成長率、景氣週期會有所差別

所以不同產業很難用一樣的標準進行比較

像是科技公司本益比就很難低於15倍

因此可以查看公司過去 5 年的平均本益比:

  • 若目前本益比高出過去平均 30%以上 → 偏貴;
  • 若低於平均 20%以上 → 偏便宜。
本益比河流圖

例如:
XX公司過去平均本益比為 20 倍,現在僅 16 倍 → 便宜區可進場。

4. 公司有沒有「未來」?

股市投資,本質是投資未來。
要思考的是:這家公司未來 5 年、10 年,還能不能繼續賺錢?

觀察的方向:

  • 產業趨勢:這產業是在成長,還是逐漸沒落?(例如AI機器人 vs 塑膠石化工業)
  • 創新能力:公司有沒有持續投入研發、提升競爭力?
  • 管理層品質:公司領導人有沒有長期的眼光,而不是只追短期業績?

📌 簡單原則:避免夕陽產業,尋找有未來的趨勢公司。

AI機器人

5. 新手的簡化版篩選流程

如果你剛入門,不需要研究上百個指標,只要用這個「五問」:

  1. 這家公司有穩定賺錢嗎?
  2. 它有明顯的優勢(護城河)嗎?
  3. 股價和價值是否合理?
  4. 這個產業有未來嗎?
  5. 我願不願意長期持有它?(至少 5 年)

只要大部分回答是「YES」,這家公司就值得你深入研究。

判斷公司的價值,不是看今天漲跌多少,而是:
這家公司能不能長期穩定賺錢、能不能在未來持續存在。

六、新手必備的投資心態

新手必備的投資心態

前面我們談到怎麼判斷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資,但「選到好公司」只是投資成功的一半。
另一半,決定在 心態與紀律

很多人明明買到好公司,卻因為心態不穩,在短期波動中就把手上的千里馬賤賣掉;
或者,抱著投機心態,賺一點就跑、賠一點就砍,財富永遠累積不起來。

因此,新手進入股市,最重要的不是「怎麼挑股」,而是怎麼養成正確的投資心態

1. 投資不是一夜致富,而是一輩子的事業

很多人進股市,第一個幻想就是:「我是不是能靠股票翻身?今天買、明天翻倍」
但現實是:短期暴富幾乎等於中樂透,靠運氣的事,大多以失敗收尾。

你看到的短期投資致富,跟新聞報樂透頭獎一樣,感覺好像周周都有人中頭獎

自己也渴望成為其中一位,但事實是賠錢的人才是真正的日常。

真正的投資,是把投資當作「你一輩子理財規劃的一部分」。
它的角色不是讓你一夜致富,而是讓你十年後、二十年後財富逐步累積

慢就是快,穩才是贏。

2. 接受波動,學會與市場情緒共處

股票市場本質上就是波動的。
再好的公司,也會經歷下跌;再差的公司,也可能短期大漲。

新手常犯的錯誤:

  • 一下跌就懷疑自己買錯股,急著賣出停損。
  • 一上漲就過度緊張,急著加碼,深怕自己錯過機會。

正確的心態是:

了解股票大漲大跌是否和公司本質(賺不賺錢)有關

至於每天無關緊要的漲跌,你要做的就是關掉股票APP,去做你該做的事 ! !

真正重要的是:你投資的公司,長期還有沒有持續賺錢的能力。

3. 建立資金配置,永遠不要ALL IN

投資就像出海航行,你不會把所有希望都壓在一艘小船上。
同樣地,永遠不要把全部資金押在一檔股票上。

新手常見的風險:

  • 「朋友說這檔一定會漲」 → 重壓,結果全軍覆沒。
  • 「新聞說這產業有前景」 → 盲目跟進,卻忽略個股基本面。

在台灣,身邊一定會有人跟你說

傻子才選股,ALL IN 台積電就對了

的確,不可否認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

是世界前10大公司,掌握全球95%的先進晶片

但任何產業都是有風險的,當時有誰會知道蘋果的出現會完全取代Nokia

想當初的NFT火的不可開交,誰知道沒幾年就被AI的藝術創作打趴在地上

因此正確的方法是:

  • 做好資金配置,先存好緊急預備金,避免被迫低點賣股。
  • 投資分散(ETF + 不同產業的公司),降低單一產業風險。
  • 控制單檔持股比重,不要超過總資產的 10–20%。

📌 心法:市場不是沒有風險,而是你要先準備好面對風險。

4. 把自己當「企業的股東」而不是「短線玩家」

把自己當「企業的股東」

新手要改變一個觀念:
當你買股票,不是買一個代號,而是買下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

問自己:「我願意當這家公司的老闆嗎?」

試想一下假如今天你的好友創業開了一家餐廳,你投資100萬元成為餐廳股東

試著問自己:

  • 請問你多久會想要把100萬元拿回來?
  • 如果餐廳開幕一周後生意不好,你會因為短期虧損就撤資嗎?
  • 假如餐廳有賺錢,你是希望餐廳將獲利的錢和100萬馬上還給你,還是你希望餐廳能每個月穩定給你一部份的收益?

當你把自己當「企業合夥人」,你就會更在乎公司長期競爭力,而不是短期價格。

5. 建立紀律,堅持執行計畫

投資成功者和失敗者,最大的差別不是誰更聰明,而是誰更有紀律。

人性是天生的,有時候真的很難克服。

因此如果有個計劃、規範,並嚴格執行他,你就能克服人性。

新手常常:

  • 忘了自己當初為什麼買進一支股票
  • 常常一聽到新聞利空就慌了
  • 賺一點就急著想跑,但賠錢時,股價都砍一半了就是死守不賣

解方:

  • 依照你買進賣出的原因,設定一套標準條件,並嚴格執行他。
  • 定期檢視自己的股票(每年或每季),是否有依照計畫執行。
  • 自律堅持每月投資,就算短期不順利,也要每月投入一定的比例在股市中

📌 心法:計畫不一定保證成功,但沒有計畫一定會失敗。

6. 用「長期視角」看待報酬

股市一年內可能大起大落,但拉長到十年、二十年,真正的贏家就是「持有好公司的人」。

新手看盤第一步,就是「把左下K線圖的日線,拉長到月線去看」。
不要每天糾結 1% 的漲跌,而是問自己:
十年後,這家公司還會不會比今天更大、更強?

投資心態,往往比技術還重要。

你不需要天天盯盤:投資好公司,讓時間幫你工作。

投資是一生的事業:要有耐心和紀律。

你不需要追求聰明操作,而需要養成耐心、紀律、正確的觀念。

七、正確投資的方法路徑(行動建議)

理解了股票的本質,知道了短線投機的危險,也學會了正確的投資心態,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那我該怎麼開始?

很多新手理論懂了,卻不知道行動步驟。
以下是一條「從零開始 → 穩健累積」的投資路徑,你可以一步步照著走。

1. 打好基礎:建立保護傘

打好基礎:建立保護傘

投資前要先問自己:如果明天失業了、出意外無法工作了,我能撐多久?
這就是緊急預備金的重要性。

  • 準備至少 3–6 個月生活費,放在銀行活存或低風險商品。
  • 這筆錢不要拿去投資,純粹是保命金。
  • 有了它,你才不會在市場下跌時被迫賣股票換現金

📌 原則:先有安全網,再談投資。

2. 小額開始,養成投資習慣

投資不是一開始就要大額投入。
新手建議從 每月固定金額 開始,養成習慣比金額更重要。

例如:

  • 將每月薪水的 20 – 30% 拿來投資。
  • 先不要管報酬率高低,重點是養成「長期定期投入」的習慣。

重點是要維持紀律,無論股市高低,堅持每月都要將錢投入股市中。

也可以用券商系統設定自動定期定額扣款

投資不是比誰快,而是比誰能長期堅持。

📌 原則:投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偶爾的賭注。

3. ETF 入門:分散風險,省心省力

新手最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不會選股」。
解決方案就是 — ETF

ETF(指數型基金)就像一籃子股票,幫你分散風險。

例子:

  • 台灣投資人常見的 0050(追蹤台灣前 50 大公司)、0056(追蹤未來1年內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50檔股票)。
0050(追蹤台灣前 50 大公司)
  • 美國的 S&P500、VOO ETF(追蹤美股前 500 大公司)。

ETF 的好處:

  • 分散投資,不怕單一公司爆雷。
  • 定期定額,平均成本,減少進出時機壓力。
  • 長期報酬率大致等於市場平均(歷史上 7–10% 年化報酬)。

📌 原則:如果不知道買什麼,就先買市場整體。

4. 個股進階:挑選好公司,長期持有

當你熟悉 ETF 並建立習慣後,可以開始研究個股。
重點不是「找漲得最快的」,而是「找最值得長期擁有的」。

步驟:

  1. 找出你熟悉或感興趣的產業,至少5個產業,分散風險。
  2. 依據第五章的規則選擇賺錢的好公司。
    • 確認公司財報穩定、能持續賺錢。
    • 選擇在該產業裡具有優勢的公司(護城河)。
    • 在合理價格時買進,然後耐心持有
  3. 永遠記得風險控管:不懂的不要碰,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也不要碰。

📌 原則:挑選公司,就像挑選長期合夥人。

5. 建立資產配置,分散風險

投資不是「ALL IN」某一檔股票或基金,而是要有配置。

簡單的配置方式:

  • 股票:70%(成長性)股票配置分散至少5個產業
  • 債券/定存/股息股/ETF:20%(穩定性)
  • 現金:10%(流動性)

隨著年紀、收入、風險承受度,可以調整比例。
年輕人可以多一些股票,退休後則增加穩定資產。

📌 原則: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6. 定期檢視,避免頻繁操作

投資不是每天盯盤,而是定期檢視

定期檢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要降低人性的干擾。

你只要每天盯盤,一定會手癢買賣股票,最後落入股市陷阱中。

建議:

  • 每月將拿到的部分薪水定期投入股市中。
  • 每季或每年檢視、調整一次投資組合。
    • 檢查公司基本面是否改變(獲利、產業地位)。
    • 如果公司還是好公司,就繼續持有。

📌 原則:投資是場馬拉松,不是短跑。

7. 記住:投資的目標不是贏過別人,而是贏過時間

很多人進場是想「打敗市場」,
但對新手來說,目標應該是:

  • 積累財富(讓未來生活更穩定)。
  • 讓金錢替你工作,而不是被金錢追著跑。

📌 原則:不要追求短期表現,要追求長期穩健。

8. 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你自己

在你投資本金很少的狀態下,

你會發現每月存錢的速度會比投資的報酬更高

這時的我們應該將錢和時間花在自己身上

想辦法提升專業、學習英文

讓自己升職或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地方

等到我們可以投資的金額逐漸增大,加上時間的複利

財富的累積才會出現爆發性的成長

當你開始照著這些步驟走,你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 全文總結

  • 前言:多數人輸在股市,因為把股票當賭博。
  • 股票的本質:股票是公司的一部分,價值來自公司獲利。
  • 短線炒股危險:短期是隨機波動,靠運氣而非實力。
  • 長期投資力量:複利 + 時間 = 穩健財富增長。
  • 判斷公司價值:賺錢能力、護城河、合理價格、未來性。
  • 新手心態:耐心、紀律、分散,不把投資當賭博。
  • 投資路徑:緊急預備金 → 小額開始 → ETF 入門 → 個股進階 → 資產配置 → 定期檢視。
  • 投資意義:投資不是賺快錢,而是創造個人的自由與選擇權。

最後,如果看完還是覺得很複雜看不太懂

可以透過連結報名詳細解說 : forms.gle/eego8aJ1SM5bKmTo8

投資,不是為了賭一把,而是為了讓金錢為你工作。
真正的投資是:把錢放進好公司,讓它隨著時間為你創造價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